《追風箏的孩子》(The Kite Runner)


這本本來就已經滿熱門的書
最近因為電影上檔
似乎又"夯"了起來
書中描述許多阿富汗戰前與戰後的場景、生活、故事
以及阿富汗的民族性跟種族歧視、階級意識的問題
我想這本書中有摻雜不少作者本身的成長經歷(註1)
才能把書中主角阿米爾面對國家的矛盾情感寫的絲絲入扣吧



(以下有結局大雷,至少看過電影版的再考慮是否入內,否則被轟炸一概不負責哦~!!)




我想我自己算是個很幸運的人
我生在一個幸福的時代、幸福的國家、幸福的家庭
科技生活的世代;沒有經歷動亂不安的時代;至少目前沒有戰爭的國家;不用經歷祖國戰亂而逃亡;戰亂平息後回國又遭唾棄;沒有階級、種族歧視的不公平;很平凡、普通的一般四人家庭
也因為這樣..
我不用體會阿米爾內心為博得父親好感的痛苦、以及明知不對還是忍不住對哈山惡劣行徑的嫉妒、矛盾心態
我不會有哈山在階級及種族意識下的那種認命、甘願、無怨無悔

事實上阿米爾人性黑暗面的顯現反而比較貼近現實生活中的一般人
而哈山的正直、純真卻猶如陽光般的耀眼讓人難以直視
如阿米爾所說:「他真是該死的純潔,你站在他身邊永遠都像個騙子。」
這也顯現阿米爾有多麼的羨慕哈山,及多麼討厭哈山

哈山的完美性格宛如一個「良善」的模範對照組
哈山的忠誠、無私、純真、善良、體貼
相對應的是..
阿米爾因為懦弱而不能為哈山挺身而出、也無法捍衛其友誼
以及阿米爾父親偷偷摸摸的父愛
真是諷刺啊..


故事圍繞著風箏事件打轉
風箏事件不單是為阿米爾與哈山的友誼帶來莫大的轉變
若命運是一只風箏
命運之線早就纏繞著他們兩個
早在他們還是一起玩耍的童年玩伴時
早在阿米爾與哈山是由同一個胸脯餵大時
或者在更早前...他們是出自同一位父親所生時
就注定兩人的命運將永遠糾葛著

雖然阿米爾不斷的想擺脫這只命運風箏的糾纏
但血緣關係是不容易擺脫的
對哈山的虧欠與罪惡感也是不容易擺脫的
阿米爾不斷的想以時間撫平心中的罪惡與懦弱的自己
即使有了哈山的原諒也不能使阿米爾真正得到救贖
因為有的時候原諒自己遠比原諒別人來的困難多了
然誠如拉辛汗說的:「沒有良知,沒有善念的人是不會痛苦的」
正因為阿米爾依舊是一個心純善念之人
即使他曾經犯了錯誤、有過邪惡念頭
在接近救贖的那一刻
他心中確實感到歡喜
而哈山的兒子--索拉博或許是阿米爾真正獲得救贖的來源


追風箏的孩子究竟是指誰呢?
為討父親歡心而追風箏的阿米爾?
或為阿米爾追風箏的哈山?
亦或最後為索拉博追風箏的阿米爾?
至少對阿米爾來說
風箏的意義的由榮耀的象徵轉變為救贖與解脫
追風箏的目的對象從父親轉向索拉博
或許問題答案很顯而易見了..


許多人認為本書最好的部分在於人性刻畫寫實
阿米爾的自白反映了人類心靈深處的黑暗面
當人面對慾望及恐懼時,會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?
也許當遇到諸多假設性問題時
我們心中會有100個答案
且或許次次答案都不同
或者最後用模糊曖昧的言語說:「因事而異吧..」
試圖以這樣「開放性」的答案說服自己
但真正的答案只有自己的內心知道
又或許連自己也不想知道..
因為最讓人害怕的通常不是攤在陽光下的事
而是在黑暗中進行的一切


本書帶給我的感動不如預期
作者的文字功力屬於比較樸實的
而作者花許多篇幅來循序漸進鋪陳
前半部顯得有些枯燥無味
後半部才漸入佳境
其中又有不少帶有苛責塔利班政府(註2)的意識
但無論如何
作者確實成功帶讀者們走進阿富汗的世界


本書有幾句我滿喜歡的句子..

「偷竊是不容原諒的罪,是一切罪惡共有的本質。你殺了一個人,就偷走一條生命。偷走他妻子擁有丈夫的權利,剝奪他兒女擁有父親的權利。你撒謊,就偷走其他人擁有真相的權利。你欺騙,就偷走公義的權利。沒有任何行為比偷竊更邪惡。」

「事情總是會好轉的。」

另外就是最經典的「為你,千千萬萬遍。」
不論是哈山為阿米爾而說或阿米爾會索拉博而說
這句話都能說進人的心坎裡
也像本書的slogan一樣
每次這句台詞出現時都能帶讀者進入感動
也讓人印象深刻

我想人的一生若有機會找到一個願意「為你,千千萬萬遍」的人
是件很不容易的事
有找到的人當然一定要好好珍惜啊..

反過來說
自問自己能成為一個願意「為你,千千萬萬遍」的人嗎?
我想我可能有點難..
因為我還是比較愛自己
除了家人
我想我很難想像自己為某人而成為那樣的人


(以下是電影版心得,未欣賞者,也慎入囉 n_n||)


另外剛好昨天看完電影版(部分轉自我po在巴布的心得..懶惰ㄇㄟ~)
老實說電影版挺失望的
若說我對原著的評價有75分
那麼電影只能勉強及格60分
本以為透過視聽覺的刺激
可以加深這故事的情感張力
沒想到還滿失望的

原著中我覺得很重要的部分在於阿米爾的自白與內心真實的想法
對照的是哈山的正直與純真
但電影鋪陳阿米爾與哈山間的情感不只顯現不出來
更別提阿米爾內心邪惡自白與對哈山的又愛又恨的矛盾

後半段從孤兒院院長一番言語的部分開始
才有一點讓人驚喜
當然電影簡化了許多原著複雜的元素
只鋪陳阿米爾從懦弱到勇氣的過程一個梗
不過電影幾乎以普什圖語拍攝
算是誠意十足啦~
而且我喜歡電影理阿米爾的爸爸
演技相當好
另外作者本人在電影中有尬一角哦
最後在公園裡和阿米爾交談的那位先生
也算是一個小驚喜啊~


(註1)作者卡勒德‧胡賽尼生平,參考維基百科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D%A1%E5%8B%92%E5%BE%B7%C2%B7%E8%83%A1%E8%B3%BD%E5%B0%BC  
(註2)塔利班政府曾以許多不人道的方式屠殺阿富汗百姓,參閱楊偉中,阿富汗、塔利班和美國-是誰帶給阿富汗人民災難和暴政:http://www.worker-democracy.com.tw/xxx.asp?eID=13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iname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